上海交大徐雷院士:人工智能不会导致失业潮
人工智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,正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,国际竞争的新焦点。未来,人工智能将是众多智能产业技术和应用发展的新突破点,全面而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生活。
8月10日下午,前海讲堂特邀欧洲科学院院士、上海交通大学徐雷教授主讲,介绍人工智能相关理论成果,解读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及相关产业发展趋势。
— 理论基础 —“一球双向三域四出,五行六制七感八衡”
徐雷院士运用“一球双向三域四出,五行六制七感八衡”,清晰而全面地向观众阐释人工智能能替代哪些人脑活动。基于上述理论,徐院士将智能分为五类行为(“五行”):第一类是“感识懂悟”,既包括对事物的感知、对外界信号的获取,还要对信息抽丝剥茧、辨认识别、厘清脉络,直至“悟”的最高境界——这也是目前人工智能还望尘莫及的;第二类是“萌意谋的”,引导机器萌发动机、产生意图,谋划目的之实现计划或策略,才能推进到第三类“动讯忆新”,即执行四大主要输出功能;第四类“知识森林”,是指将已有的知识形成体系,将一个个“树结构”汇聚成森林;第五类“和谐系统”,系统的和谐稳定运行不仅是实现各种功能的基础,也与反映人的情绪有关。
“七感”所指听觉、视觉、嗅觉、味觉、触觉、 湿度感、热度感共七个感觉系统,其协同运作构成人类的“跨媒体感知”,而“八衡”则意为需要维持的八个平衡,包括神经网络的深度与宽度、记忆的长期与短期、 保守与改变、效率与能耗、竞争与合作、奖励与惩罚、内插与外推、宽度搜索与深度搜索的优先性等。
— 发展趋势 — 鸟瞰人工智能2.0下的产业结构新态势
中国的人工智能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, 五位先驱都是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,也就是今天所称的中国科学院院士,他们是钱学森、吴文俊、程民德、常迵、王湘浩五位老前辈,都生于一百年前后几年,现在已先后驾鹤西归。他们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贡献,值得后人缅怀。徐院士早年师承常迵先生、程民德先生,又游学欧美在几位国际人工智能大师的团队工作过,在长年的摸索与深耕中对人工智能有自己深刻而独到的见解。2017年,国务院正式印发了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,将其提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,中国迎来了人工智能2.0的时代。徐院士认为,人工智能发展的特征,类似于盘山公路的螺旋式向上,起步晚并不意味着输,中国发展的关键在于寻求合适的跨越点进行跨越。
这波浪潮主要由科技巨头公司推动,大学研究所和小企业需关注薄弱和重要环节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。国家规划整合,促进三方协调发展,将科研创意转化为产业链。数据显示,深圳人工智能企业的数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,实际已成为了人工智能中心。
徐院士指出,人工智能应用的领域范围甚广,包括金融、医疗、创意、电商、教育、制造和安防等。其中,金融是人工智能最易入手的领域。基于庞大的数据量和垂直明确的定义,AI能够做出快速而全面的决策,稳定且精准地达成目标,实现倍增效益的同时为客户提供定制服务。徐院士认为AI在金融领域可具体实现包括理财顾问、自动交易、智能客服和风险控管在内等8大功能。
AI的发展将带来就业“危机”。在AI的冲击下,金融和创意等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需要面临被取代的危险。然而,徐教授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会带来绝对意义上的“失业”,而是促使从业者转行,寻求新的就业机会。
人工智能威胁论由来已久,妙用星云大师的“谈空说有”,徐院士从哲学的高度缓释听众的担忧,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必然,但环境会对其产生自然而然的制约,我们只需以“空”的心态去坦然接受与面对。
原文来自前海创新研究院QIIR